第三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
2019年10月25-27日,全国第三届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交流暨产业展览展示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华国际酒店成功召开。会议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湖南农业大学、北京助尔生物科学研究院、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草学》杂志社承办。本届会议主题是“绿色生产、优质高效、草畜一体”。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邱伯根、湖南省林业局造林绿化处处长胡锋、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区委书记龚霞波、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区委书记赵众炜等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3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了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草学》杂志社、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联盟青贮及牧草保存专业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教授郭旭生主持了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
郭旭生教授主持开幕式
联盟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杨富裕教授致大会开幕词。他说,国家正在进行“粮改饲”改革,大力支持节粮型、生态循环型草食动物产业,倡导种养结合,青贮及牧草保存学术会议越来越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2015年在甘肃定西、2017年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的第一、二届会议,获得了国内外青贮界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更多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届会议将继续以学术交流为主,立足国际视野,分享国际最新研发动态,深入交流青贮及牧草保存产业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技术。另外,联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内同行一道成功申请到了2021年“第十九届国际青贮大会”的承办权,届时预计有50个左右国家300名左右外宾参会,欢迎与会代表一同参与办会。
联盟秘书长杨富裕教授致辞
随后,陈弘书记为大会致辞。他说,本次大会是我国乃至世界草业学术交流的盛会,湖南农业大学能够承办非常荣幸。他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的悠久历史和目前教学、科研方面的师资力量,以及草业科学系取得的辉煌成绩。并指出,本次大会恰逢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时期。今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和奶业振兴行动”,要求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青贮与牧草保存技术对于我国饲草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届大会汇聚了国内外众多顶尖的业内专家和学者,共同交流最新技术成果和前沿进展,必定为饲草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和理论基石。
陈弘书记讲话
邱伯根处长代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做了讲话。他向代表们介绍了湖南省农业和畜牧业情况,提到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加大畜牧业的比值,而家畜生产效益和质量与饲草料的供应密不可分,青贮技术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湖南还是生猪养殖大省,发展青贮产业是生猪养殖体系的有益补充,青贮苜蓿养猪试验在湖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强调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湖南省唯一设有草学专业的高校,其草学团队扎根地方,服务产业需求,对湖南草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邱伯根处长讲话
胡锋处长在发言中强调了草地在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湖南省丰富的草地资源情况,认为本次大会的召开能够有效促进青贮饲料产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草原建设的健康发展,降低家畜对畜牧草原的利用,共建生态长城。
胡锋处长讲话
龚霞波书记在致词中说到,西湖管理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科技园区并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强调产业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西湖管理区通过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深入开展产学研结合,实现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同时积极鼓励带动农民参与,通过“公司+农户”相结合的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未来西湖管理区将持之以恒、一如既往,为全省农业结构性改革奉献力量。
龚霞波书记讲话
赵众炜书记在致词中对第一届青贮大会促进定西草牧业发展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并介绍了定西近几年草牧业蓬勃发展情况及生态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牧草产量逐年增多,带动玉米、燕麦、紫花苜蓿等种植产业化;完善贫困带动机制,通过牧草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草牧业生态循环不断改善,对黄河上游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邀请代表们到安定区考察交流、参观指导、投资兴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和更大范围寻求更好的合作,共同为西部贫困地区草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献计出力。
赵众炜书记讲话
随后,会议围绕青贮及牧草保存技术展开研讨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报告中指出,构树与饲料桑作为日粮应用在动物饲喂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以树代粮”将成为突破畜牧业发展瓶颈、缓解饲料原料危机的新途径。试验研究表明,杂交构树和饲料桑作为粗饲料,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消化,可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氮源,满足动物对氮素的需求,可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
印遇龙院士作报告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Adegbola T. Adesogan教授系统介绍了青贮典型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方式,指出微生物添加剂在减少青贮干物质损失、提高奶牛产奶量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但具体效果因施用量、饲料类型、添加剂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
Adegbola T. Adesogan教授作报告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Rinne Marketta研究员指出芬兰国土面积小,但是芬兰牛奶消费量巨大。芬兰的气候非常适合禾本科牧草生产,典型的禾草青贮饲料保存完好且易于消化,因此奶牛饲草料主要刈割自天然禾草草地。北欧红牛是芬兰主要的奶牛品种,在自由采食条件下,饲喂青贮饲料、均衡补充精料和蛋白质,可促进牛奶产量,并提高母牛的健康和生育能力。
Rinne Marketta研究员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蔡义民研究员对青贮乳酸菌分类学、青贮微生物群落演替等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强调了青贮应用研究应向副产物利用、开发新型饲料、循环农牧业的方向前进,未来将会形成以智能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分析为主要框架的智慧农业。
蔡义民研究员
日本畜产草地研究所甘利研究员对近红外原理进行了讲解,可用于快速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与发酵品质的快速检验,并依照公式进行营养价值的估算与评价,并提出了TDN和ADFom的分析技术方案。
甘利研究员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iwakar Vyas博士就青贮特性对奶牛摄食行为、咀嚼活动和瘤胃发酵的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饲料淀粉与纤维消化率低或切碎长度长的日粮则需要更长的进食时间。青贮发酵后导致饲料终产物有所改变,会对可消化养分产生一定影响,但对饲喂行为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Diwakar Vyas博士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所Marcia Franco博士后在报告中说到饲料有氧稳定性因青贮饲料暴露于空气中,酵母菌、霉菌、好氧细菌相继大量繁殖,导致饲料腐败变质。由于不同含水量青贮饲料的比热容不同,使得其温度升高幅度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常见的温度计检测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Marcia强调有氧稳定性对动物健康与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并认为使用添加剂的时间应在青贮过程而非TMR制作和饲喂过程。
Marcia Franco博士后
中国农业大学玉柱教授对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示范提供了总体思路。玉柱教授认为,针对农业农村部2019年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积极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等政策,以及针对基于我国肉牛肉羊的养殖需求,青贮饲料的需求量还将继续加大,饲料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开展了优质青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来达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效益、提高饲草质量安全、提高肉牛肉羊的投入回报率的目标。顺应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形成种养良性循环模式,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最终推动“粮改饲”国家战略有效实施,同时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宽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道路。
玉柱教授做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牛品种最多的国家”,四川农业大学、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王之盛教授说到,“降低饲养成本是提高肉牛养殖效益重要手段,利用地方饲料资源是核心”,玉米秸秆青贮与全株玉米青贮为主要种类,发展优质青贮是未来肉牛健康养殖的重点,也是粮改饲的关键。王教授提到,玉米秸秆的收割高度会显著影响玉米青贮的质量;并且燕麦、甘蔗梢、香蕉茎叶等同样是优质的青贮饲料原料;饲喂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肉牛饲喂差异较大,要根据不同的营养需要来进行合理的搭配利用。
王之盛教授做报告
安徽农业大学、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张子军教授指出,青贮在肉羊养殖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有效解决肉羊在南方饲养过程中的饲草短缺问题,同时,青贮虽然在肉羊中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南北方差异显著,青贮制作工艺亟待提升,并且缺乏制作标准,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在肉羊养殖过程中进行了青贮技术应用探索,筛选出适于肉羊养殖的青贮牧草及原料,研究了适度规模的肉羊场所需青贮工艺,并制定了肉羊和山羊的青贮饲喂规程,建立南方农区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促进草畜产业结合与发展。
张子军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徐春城教授介绍,青贮是支撑“粮改饲”政策落地生根,破解奶牛优质饲草匮乏困境,实现4亿多头牛羊等草食动物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抓手。中国农业大学依托现有基础将要打造集科学试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转化与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青贮饲草料综合技术集成基地。基地将从青贮生产、青贮调制、青贮利用、青贮检测的全方位流程工艺建设标准化体系,目标实现青贮及粗饲料溯源,数据分析共享及应用,建成国内最大的青贮乳酸菌种库,建立不同饲草青贮质量评定体系,推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建立“产学研推用”合作机制。为牛、羊等食草动物科学饲养和“粮改饲”政策的高效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徐春城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张志飞教授对混合青贮现状、当前技术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张教授针对湖南当地气候特点,结合混合青贮研究优势,利用青鲜饲草、水稻秸秆与不同类型添加物、添加剂进行不落地混合青贮研究,筛选出最适混合比例及最优添加剂组合,为南方地区青贮草产品全程不落地生产提供了新方案。
张志飞教授
山西农业大学许庆方教授,对玉米青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阐述,许教授强调,玉米在青贮过程中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与降低损耗,这也是大家一直研究的关键问题。针对如何提高玉米青贮质量,许教授着重分析了碳和氮在青贮过程中的损失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提质措施。最后结合大量文献数据对玉米青贮研究现状,乳酸菌提质抑霉应用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许庆方教授
现代牧业集团品控中心杨维主任从公司产业角度分析了青贮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对现代牧业集团现行的牧草青贮饲料质量控制流程、计价体系、质量检测方案与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介绍。杨主任表示,公司现在仍面临青贮收购量大,收购范围广,个别地区青贮质量差,缺少青贮指标评价体系,青贮添加剂良莠不齐等一系列挑战。公司未来也将联合高校、企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粮改饲”政策实施,结合自身优势,提升“种养加”一体化综合效益,保证饲料安全、牛奶安全。
杨维主任
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优质饲草的种植、收获、生产加工及销售,张红梅工程师介绍到公司目前主要在做不同原料的裹包青贮,并针对目前不同青贮制作贮藏工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际研究与统计发现裹包青贮无论是在节约成本还是减少损失,以及饲喂后的奶牛产奶量上均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并且结合国内外现状分析,裹包青贮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前景。
张红梅工程师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区饲草料来源匮乏、时空分布不均衡,发展高寒地区饲草青贮技术迫在眉睫!” 南京农业大学邵涛教授如是说,为解决西藏地区牧区饲草缺乏问题,团队开展了农作物秸秆与栽培牧草混合青贮关键技术研究,筛选混合比例、选择生态型添加剂,改善青贮发酵品质,开发当地特有资源,并对乡土乳酸菌进行研究利用,针对青贮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开发特色草产品及添加剂来提高品质与产量。
邵涛教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李雁冰副教授针对发酵理想的青贮饲料但有氧稳定性差,产生较大干物质损失的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青贮中的有氧腐败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李雁冰副教授说到想要缓解这个问题,一是加强管理,最小化有氧腐败,二是研发青贮添加剂来提高青贮饲料的有氧稳定性。
李雁冰副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王水莲教授利用道地药材开展了发酵中草药对奶牛繁殖影响的研究。王教授采用益生菌发酵中草药的方式探索其饲喂奶牛后对奶牛繁殖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复方中草药制剂能够提高奶牛的机体免疫能力,明显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其繁殖性能,并且在节省饲料成本上创造了很好的效果。
王水莲教授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李茂研究员说到饲草料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将长期存在,开发优质饲草资源刻不容缓。木薯叶作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附属产物,开发利用十分必要,经过研究表明,通过适当处理后,木薯叶可作为草食畜禽的优质粗饲料;并且在鹅饲粮中应用效果显著,对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微生物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同时采用微生物组、代谢组深入研究木薯叶青贮发酵及其调控机理,多组学结合研究木薯叶对动物(羊、牛、猪)的影响。
李茂研究员
内蒙古农业大学王志军老师在报告中提到,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充分发挥盐碱地资源和农业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针对盐碱地苜蓿乳酸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大、苜蓿品质存在差异、发酵微生物和发酵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展开研究,筛选出控制苜蓿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键节点的土壤盐含量,以及发挥主要作用的乳酸菌及耐盐菌株,为盐碱地的治理与应用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
王志军老师
北京百斯特草业有限公司邰建辉总经理从现如今国内外行情及政策多方位分析,我国牧草产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并对如今市场应用较好的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各自特点用途及优势品种进行了简单介绍,对我国草业未来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邰建辉总经理
会议期间,还展览展示了《草学》杂志社、甘肃普诺贝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谱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四川高福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正道种业有限公司、四川爱客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家单位的产品,吸引了众多代表参观与洽谈合作。
展览展示区参观洽谈人员络绎不绝
大会报告阶段结束后,与会代表来到德人牧业西湖基地考察,参观紫花苜蓿种植基地、田间机械作业、青贮饲料生产车间奶牛养殖车间、乳产品加工车间,以及生态草畜种养结合示范成果。丁润良总经理向代表做了详细介绍,德人牧业牧草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500亩扩展到8000余亩,其中紫花苜蓿达到2000余亩,成功探索出一条从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机械收割到青贮加工的完整牧草产业标准体系,实现草畜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并且自主研发出适宜南方地区的收割机械和牧草商品,制定了一整套可规模化复制的模式,对长江以南牧草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本届会议的成功召开,加强了青贮届的深度交流与沟通,促进了产业间的相互了解,为未来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三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积累了大量的办会经验,在未来将为业界人士搭建更加宽广的合作交流平台,为我国青贮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